您所在的位置:为你辩护毒品网
青少年吸毒心理案例集锦
作者:毒品辩护律师 时间:2012-09-24 来源:为你辩护毒品网

 

  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近日,国家禁毒办常务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做客人民网就“中国合成毒品问题”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刘跃进表示,当前合成毒品滥用现状令人担忧,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合成毒品危害的最主要人群是青少年。  刘跃进介绍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波动的阶段,喜欢追求新颖和相互模仿,容易轻信,加上一些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很容易受到这些“时髦”毒品的侵害,不能自拔。目前合成毒品滥用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在新查获的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平均年龄为29.8岁,比海洛因滥用人员低5.9岁,这一差距正在持续加大。目前,25岁以下青少年已近一半。青少年吸食合成毒品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涉及到中华民族兴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提到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为此,小编挑选了不同因素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案例,并将其加以编辑,以求对青少年及家长起到警示作用。

  一、好奇心理——毒品作为政府、社区、家长明令禁止青少年接触的物质这一特性本身即决定了它能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因为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没有亲眼见过吸毒的真实情景,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通过别人传言获得的,青少年对毒品的疑问和想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一种不亲身体会就不快的强烈欲望。因而他们总是想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千方百计地靠近毒品,观察毒品,甚至目睹吸毒者的现实行为。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些青少年抱着体会体会吸毒是什么感觉,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和毒品发生了实质性的接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品死死缠住不能自拔。因好奇心而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占青少年吸毒总数的70%以上。

  案例:1、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

  2、胡一海,男,27岁,吸毒史:9年,其间戒毒两次。自述: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到社会上去混,打架啊干坏事啊,挺乱的。这跟我家有点关系,我的父母在我很小时就离婚了,我一直跟外婆住。1996年的时候,我跟一个恋爱4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当时心情很不好,每天泡吧,跳舞,混日子。那个时候我也听说过毒品,身边也有不熟悉的人在吸。不过还觉得这事跟我没什么关系。就在那段时间,在一个兄弟家里,看见很多人围着吸毒,一个兄弟就对我说,心情不好来口这个包你舒服。怎么说呢,当时我就是好奇心,还有我从来没有“不敢”的时候,他们叫我吸,我要是不吸,面子都没有了.老实讲,第一口我被呛住了,根本没有吸下去,兄弟说,我给你敲小一点,你慢慢吸。我吸完之后就昏昏沉沉睡过去了,也没觉得有什么舒服的感觉。之后他们吸的时候我就主动要求吸,想看看到底能有多舒服,这种心态就好像小时候学抽香烟一样,明明是呛的,就越要抽。  两次过后我就上瘾了,兄弟免费提供了一段时间后,我就要开始买毒品了。2002年,我去买毒品的时候被抓了,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出来之后,想想总还是要做人的,家里给钱让我开了一个水果店,又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生活就正常起来。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有时我妈妈看我精神不好,就会问我:是不是又去碰那东西了?我就要顶撞:你那么要我去碰,我就去碰给你看看好了。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开了水果店之后呢,就有一些问题,原来那帮朋友会过来玩一下。那我做生意总不好说你们不要来之类的话,再说我挺要面子的。后来就发展到我在前面看店,他们在后面吸毒了。不过那个时候我还算能把持住的,没有吸。可是越到后来,他们来的次数越多,我看着他们吸毒真难受啊,总有实在忍不住的一天。接下来的日子就这样了,店也不开了,我每天中午睡醒,就想着去哪里搞点毒品过来,如果晚上吸不到的话,那就……有一次,我妈妈看我这个样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们带点东西过来,我听到她打电话,自己的眼泪流下来,不是因为瘾上来难受,而是心痛,我知道我让妈妈干了一件她十分不想干的事情。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不是人,干脆死掉算了。这一次进来,我想了很多事情。和我感情最好的外婆说:你不要再吸毒了,不然我死了就没人来送终了。我听到这话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从小是外婆带大的……  戒毒就是一秒一秒地戒的,这一秒钟你忍住了,下一秒就不一定了。所以我觉得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难。我想能不能去南门街道,那里有个帮教小组,每个星期都来给你做一次尿检,如果你有什么心事的话,可以给他们打打电话,有人监督的话,我觉得会好一点。  如果没人逼着我戒,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信心能维持多久。

  二、炫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会认为吸毒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吸得起毒代表自己有身份、有钱。吸毒者中甚至流行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是否有钱,不能看他开多好的车、住多好的房子,而要看他是否吸得起毒。”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不少通过自己努力致富的年轻人开始吸毒,以吸毒来满足自我炫耀心理,最终倾家荡产。

  案例:1、庆生,17名青少年聚在一起吸毒1月5日22时许,天元区栗雨派出所接群众举报,在天元区一农家乐别墅内,17名青少年聚众吸食毒品,有的还是在校学生。  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只见餐桌上摆着自制的吸食麻古的工具和包装毒品的塑料袋。这些人精神亢奋,笑声不断。经调查得知,当天是胡某20岁生日,他包下了这座农家乐别墅,请“兄弟们”吸食麻古。  经审查,17名男子最小的才16岁,就读于市某职业学校,在学校是班长,家境不错。他表示,没接触过麻古,是第一次尝试。   2、90后女孩邀人吸毒庆生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个90后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还邀请了3个男孩一起到宾馆来“分享”毒品。长寿区检察院近日透露,经该院提起公诉,这3个女孩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已于1月7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今年20岁的小丽,和同龄的小馨,以及21岁的小红,是很要好的朋友,3人都没有正式职业。去年10月24日是小丽的生日。为了能让这个生日过得刺激、够酷,小丽和姐妹们竟有了一起吸毒庆祝的想法。于是,小丽将自己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交给小馨和小红,拜托两人帮自己到长寿区某宾馆开一间房。她还神秘地暗示姐妹们“晚上有好节目”。小馨和小红来到宾馆后,用小丽的身份证和两人各自的身份证一起开了一间房,并交了100元房费,小红还帮忙垫付了100元押金。当天下午,小丽和两个姐妹邀约另外3个90后男孩,一起来到宾馆房间为小丽庆贺生日。期间,6个人一起吸食了冰毒。第二天凌晨,小丽被公安机关捉获,小馨和小红也很快落网。据小丽交代,吸食冰毒是她们早就计划好的庆贺生日的方式。几人以前也偶尔吸食毒品,这次过生日,“分享”毒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酷”的表现。小红表示,在90后的朋友圈里,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甚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管她们。平时她们在家无所事事,感觉特别无聊。大家混在一起,经常想些新奇的办法,追求新潮和“酷”感,寻求“给力”的生活方式。吸毒是她们这类年轻人认为很“拽”的一种行为,感觉和吸烟区别不大。“那么多人吸烟也没有啥啊,吸毒更有‘个性’。”小红语出惊人。因吸食毒品,去年11月4日,小丽、小馨、小红被长寿区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年12月17日,长寿区检察院以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对3人提起公诉。该案承办检察官呼吁,现在的孩子需要社会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有害的。特别是吸毒,对人体危害巨大,是不能和“酷”和“拽”相联系的。

  三、交友不慎——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

  案例:1、江苏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 90后占五成日前该市警方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在被抓获归案的15名嫌疑人中,90后占五成,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6岁高一女生。  据警方介绍,本月初,民警到社区走访了解到,一名男23岁曾经受过处理的涉毒问题青少年经常不在家,也没有工作,极有可能再次染毒。随即警方在网吧、宾馆等场所布控,15日在本地一家网吧里找到该青年。经过相关检验证实,该青年再次染毒。同时,该青年交代了他与多人一起吸食的实情,而且他们之间,多人相互容留吸毒。根据线索,警方相继抓获15名涉毒人员。其中,8名男子、7名女子,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有3名未成年人,最小的是一名16岁高一女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曾经因涉毒、盗窃、聚众斗殴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甚至被法院判过刑。警方在审查16岁高一女生的笔录中显示,交友不慎,“看到别人在"吃",我也就尝试了一回。”首次吸食不知是毒品,同时也不知道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

  2、12人吸毒 9个是在校高中生  据涪陵区公安局崇义派出所副所长冉庆介绍,1月23日晚上,18岁的男子吴某和12名未成年男女一起,在涪陵区人民西路61号2单元2楼的一间租赁屋中通宵玩耍。期间,除高中女生涓涓(化名)外,其余12人均不同程度吸食了冰毒和麻古。次日早上,15岁的男生苟某留下打扫房间,其余人转移至吸毒人员李静(化名)位于涪陵城区黎明北路的家中,继续玩耍。  1月24日10点左右,吴某和一男一女两名未成年人从李静家中离开后各自回家。面色蜡黄的3人,走起路来晃晃悠悠。这一幕正好被巡逻的崇义派出所民警王锋看到了。见情况有些可疑,王锋立即上前将3人拦下。经过盘查,吴某等3人承认,在几个小时前,他们曾和另外9名未成年人一起,在苟某家中吸食了一些冰毒和麻古,“其他人现在还在李静家玩耍”。随后,拿不出身份证的吴某等3人被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与此同时,副所长冉庆也率队赶往李静家搜查。  当民警敲开李静家的大门后发现,3名涉嫌吸毒的未成年男子已经从李静家离开。在这间狭窄的屋子中,涓涓正和6名高中生模样的小男孩呆在一起,他们有的在打牌,有的蜷缩在沙发上休息。很快,先前离开的3名男生中有2名被警方控制,另一名逃脱。面对民警的询问,8名未成年男生均对吸毒的事实供认不讳。当天上午11时,民警来到孩子们吸毒的现场苟某家中。在苟家楼下的垃圾堆中,警方找到一个塑料袋,袋里装有吴某等12人吸毒时使用过的冰壶等器具。  经过尿检,18岁的男子吴某、1名高中女生和9名未成年男子,尿样均呈阳性。这群孩子几乎都是校友,他们曾在一个学校念过初中。让民警震惊的是,被控制的11人中,除了吴某和一名男生外,其余9人都是15~17岁的在校高中生。冉庆透露,除警方已控制的11名吸毒人员外,还有一名陈姓的16岁男孩在逃。“这群孩子们都说,冰毒和麻古是陈某买来的,价值约四五百元。”目前,警方已对吸毒人员实施治安拘留,且正在追查陈某的下落和毒品来源。

  四、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据调查分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上瘾快、戒毒难的特点,误入吸毒泥潭,痛悔莫及。

  案例:1、14岁吸毒女孩南京警方抓获了一名年仅14岁的吸毒女孩,这个女孩由于多次吸食摇头丸,被警方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在戒毒所里,我们问她为什么吸毒,这个女孩好像根本不知道毒品危害。说因为她比较胖,后来一个朋友说吸毒可以减肥,她就吸上了。”这位负责人说,对于被抓进戒毒所,这个女孩还和民警辩解,说摇头丸没有危害,并说只要自己出去,照样吃摇头丸。“这些新型毒品,不像普通毒品海洛因那样,一天不吸就很难受。这就给这些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一个错觉,觉得新型毒品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其实,一旦新型毒品成瘾,那它对人体的损害比普通毒品还大,现在有不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都出现了神经问题。”该负责人说。  2、女孩为减肥而“溜冰”  4月1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小美(化名)。今年才满18周岁的小美,头发金黄色,穿着时髦,左手腕部有纹身。她来自青墩农村,是家中独生女。因容留他人吸毒,小美被盐都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听人说这个没有瘾,还能减肥。我就‘溜’了几次。”“溜冰”是许多年轻人对吸食冰毒的通俗叫法。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小美先后三次购买冰毒吸食。第一次吸食时,小美忐忑不安。那次吸过,她两天没吃饭,“感觉到饿,就是没有食欲。口干,不想睡觉,就通宵上网。第二天上班时没精神。”  初中毕业后,小美帮人家卖过餐具、鞋子、化妆品等,做过咖啡店营业员,都因工资低,频频换工作。后来,她在市区一家KTV做服务员,在那里她认识了提供冰毒的阿娟(另案处理)。在小美的租住处,小美和阿娟先后三次吸食,每次花费在300元左右。  直到被民警抓获,小美才感到害怕。在法院审理阶段,小美从法官那里了解到了冰毒的危害,“听得我冷汗直冒。早知道这些,打死我都不会碰的。”  从小受父母娇惯的小美,事发后一直是母亲帮她处理有关事情。“至今没敢告诉爸爸,怕他受不了。”现在,小美在学习化妆,她想自己开一个小店,“这辈子都不会再碰那东西了。”

  五、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案例:1、广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如某少女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

  2、父母离婚导致亲情缺失 16岁花季少年走上吸、贩毒之路  少年和毒品,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揪心。今年16岁的少年小伟,花一样年纪的他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在社会、学校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染上毒瘾并贩毒的小伟却只能在看守所内,透过铁窗看看头顶的那一小块蓝天。11日,平潭县检察院以贩毒罪对小伟提起公诉。  “小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家,真是可惜。”一提起小伟,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边摇头,边替小伟感到惋惜。小伟6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离婚后没多久,小伟的父亲离开平潭去广东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小伟的母亲则在他人介绍下远嫁台湾,无家可归的小伟只好被寄养在姨妈家。  姨妈家有3个孩子,只能给小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无法在学习方面照顾他,在学校里,小伟因为没有爸妈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他开始厌倦学习。还没读完初一,小伟就辍学了。因为精神空虚,小伟渐渐与姨妈家的邻居念某熟悉起来。念某有钱,出手也大方,时不时可以带他出去潇洒,小伟甚至有些崇拜这位“大哥”。去年4月的一天,在念某的引诱下,小伟开始吸食冰毒,并很快染上了毒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小伟心甘情愿成了念某的“小弟”,多次接受念某的指令,携带“K粉”、摇头丸等毒品送货,赚取一些零花钱。  今年5月5日凌晨,小伟接到念某的电话,让他到平潭县澳前镇一家夜总会“送货”,当场被警方抓获。被抓后,小伟主动交代自己曾帮念某送过4次货。  承办此案的薛华榕检察官告诉记者,少年贩卖毒品,令人扼腕叹息,值得反思。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只邪恶的魔手正向纯洁的青少年伸去,预防青少年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检察官说,透过小伟吸毒、贩毒的犯罪表象,不难发现,当家庭亲情出现危机时,缺失亲情关怀的未成年人,在自身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那些因种种原因婚姻亮红灯的家长,能以此为警示,给缺失爱的孩子,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
 


为你辩护毒品网辩护律师根据北京禁毒在线 报道